班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德育导师……徐跃增老师有着太多的“头衔”,但是徐老师给自己的定位始终是:普通教师。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徐老师始终谨记教书育人的圣神职责,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尺讲台注心血
三十多年来,徐跃增老师一直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他时刻牢记着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不断完善自己道德素养的同时,努力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他认为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爱事业,爱学生,以满腔炽热之情去打动学生。他常说:“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一定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那样去关心和爱护。”因此,无论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他都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厉、唤醒、鼓舞。”徐跃增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坚持用赏识和激励的方法去努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他曾先后当过五届班主任,桃李满天下。让他记忆深刻的是,1998年秋,他接收一个中专班级,是一个五十多人的大班级,学生普遍缺乏信心,自信不足,学习热情不高,且纪律松懈涣散。他感到这些学生身上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说到底是成长中的问题,这其中多数是缺少鼓励,缺少正确的引导造成的。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心理疏导,用真心换真情,经过三年努力这个班有三位同学进入专科继续学习,其他同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也表现出色,徐老师的工作也获得了家长和学校的好评,说到他无不竖起大拇指。
问渠哪得清如许
徐跃增老师不仅有高尚的敬业精神,而且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育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绩。长期的教学实践使他深深明白:一个教师,仅靠前人和自己的经验组织教学,可以成为一个比较好的教师,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经过反复实践,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一个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教师,这是徐跃增老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三十多年来,徐老师的各种教学资料总是最为规范和完整,且有自己独有的创新和风格,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榜样。他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吸取知识的养料,在教育工作中坚持科学研究,积极进行教育改革。针对目前学院各个层面学生学习基础和积累不同,他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是讲究教学的层次性,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地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优秀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了,使他们各有所得,共享成功的喜悦;二是注意压力的适度性,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同样没有任何压力的课堂教学也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三是强调教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练自己的意志,职业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型人才;四是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师生间民主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思想,强调师生的互动合作,丰富课堂学习氛围。
勤奋耕耘结硕果
徐跃增老师从教三十年来认真钻研专业理论,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只要有空就坚持上网搜索资料,然后尽可能地去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他常说“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一个内心存有温暖和不懈追求的人,一定会收获丰收的喜悦。
徐跃增老师先后主持2010省级精品课程《现代工程制图技术》建设项目、浙江省《课堂教改》项目、教育厅科技项目、水利厅科技项目4项。近五年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6篇,获奖3篇,全国演讲1篇,被EI收录4篇。编著、主编、主审教材多部,其中《工程制图》和《习题集》(独著)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职业培训规划教材,《泵站与小型水电站》获水利部精品教材一等奖。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参与水利部标准制定与评审会议。获受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公开发明专利1项。2012年7月被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聘任为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裁判。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和浙江省各类竞赛奖项。
学高为师,身正为表。徐老师默默地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今年9月,他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这也是对他30余年从教生涯的最好回报!

徐跃增参加水利部高技能人才培养演讲发言

徐跃增参加桂林国际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