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2301同学在专业教师尤尚超的带领下,以“艺术设计助力共同富裕”为主题,赴南浔区菱湖镇开展《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此次实践通过校地协同创新,为菱湖镇公共空间改造升级注入青春力量,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的融合路径。本次活动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践行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实践。
项目驱动:课堂直击乡村真实需求
为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与实战能力,艺术设计学院积极推行“真题实做、校地联动”教学模式。前期,学院与菱湖镇精准对接,围绕当地亟需提升的公共空间改造需求,形成教学实践课题库。围绕“公共空间普惠共享”“乡土文化价值转化”等共同富裕建设议题,环艺2301班学生分组选定项目,结合课程内容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并带着问题深入乡村实地调研。
在菱湖镇文化站站长宋铮铮、运营负责人郑巧飞等陪同下,师生团队实地走访了多处待优化空间,通过测绘记录、场景分析、居民访谈等形式,系统梳理场地现状与功能短板。尤尚超老师现场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设计师在乡村建设中不仅要追求美学价值,更要通过空间功能重构促进就业增收、文化惠民,这才是共同富裕的深层内涵的理念。学生们以职业设计师视角,对空间动线规划、材料应用、成本控制等实际问题展开研讨,将课堂理论转化为解决乡村痛点的实践方案。
方案共创:职教学子展现专业力量
调研结束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于菱湖镇西栅社区召开方案汇报会。各小组立足菱湖镇“文旅兴镇”战略,聚焦历史建筑活化、社区服务空间提质、水乡文化景观营造等方向,提出兼具创意与落地性的设计方案。例如,“菱湖渔韵工坊”项目将废弃粮仓改造为非遗体验与青年创客空间;“邻里共生庭院”方案通过模块化设计激活社区闲置角落,打造居民共享的生态文化节点。
菱湖镇运营团队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务实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宋铮铮站长表示:“学生方案紧扣‘扩中提低’‘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等共富目标,为乡镇级共富单元建设提供了职教智慧。”郑巧飞负责人从项目落地角度提出优化建议,并期待与学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孵化乡村微更新项目。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此次活动是艺术设计学院“行走课堂·课堂建在乡村里”品牌实践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接真实乡镇项目,让学生在“测量—设计—汇报—反馈”全流程中锤炼职业技能,同时以设计智慧助力乡村发展。据悉,艺术设计学院将组建师生联合设计团队,结合本次调研成果对方案进行深化,部分项目有望纳入菱湖镇年度改造计划。未来,学院计划与菱湖镇共建“乡村振兴设计实践基地”,通过持续输送设计服务、培育乡村工匠,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造职业教育赋能地方发展的“同科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