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杭州西湖畔那道温暖了整座城市的“最美人墙”迎来了十周年特别时刻。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节点上,水利工程学院团总支与上城区晴雨公益服务中心首次达成合作,组织学生志愿者加入这支享誉全国的志愿服务队伍,在延安路与平海路交叉口用青春力量守护游客安全,以专业素养服务八方来客,为这道“流动的风景线”注入了水利新力量。
十年坚守:从应急之举到城市金名片
今年“五一”假期,“最美人墙”继续沿用升级后的“X”队形,每天下午3点至晚上8点半,120名志愿者准时到岗。水利工程学院团总支的10余名学生与来自高校、企业、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们一起,手拉手筑起安全屏障,随着交通信号灯的转换有序开合,将游客守护在安全区域内,引导有序过街。据统计,原来高峰时期车辆通过该路口至少需要三至五分钟,有了“最美人墙”助力后,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志愿传承:从个人参与到制度保障
水利工程学院团总支与晴雨公益的此次合作,标志着学院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常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一步。学院计划将“最美人墙”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学分体系,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这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我们志愿服务工作的新起点。”学院团总支书记王高锹老师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专业特色,开发更多与水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河道巡查、节水宣传等,让志愿服务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
在服务过程中,水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当我手拉手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组成人墙,看到游客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参与服务的学生鲍剑峰动情地说。“当我们的手臂相连组成这道‘人墙’时,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责任,更是一种温暖的传递。”志愿者裘可盼说道,“每一次红灯亮起时张开双臂,就像为游客筑起一道安全堤坝,这让我对‘水利为民’的专业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志愿者们最真挚的心声,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在水利工程学院的志愿者队伍中,团总支副书记王振宇同学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本次“最美人墙”志愿服务的领队,这已经是他第三年参与这项活动。“从2023年暑假第一次站在这里,被志愿者们的坚守所感动,到现在带领学弟学妹们一起服务,我深刻体会到‘最美人墙’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引导,更是一种城市温度的传递。”王振宇在服务间隙分享道,“三年来,我见证了‘人墙’队形的优化升级,也见证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志愿行列。作为水利学子,我们更要把专业精神融入服务,像堤坝一样守护游客的安全。”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新志愿者们深受鼓舞,也展现了水利青年在志愿服务中的传承与担当。
青春誓言:团旗下的五四传承
5月4日青年节当天,“最美人墙”志愿者们在服务前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团旗下宣誓仪式。青年志愿者们身着统一服装,在领誓人的带领下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与宣誓的大一学生康若如说:“在五四青年节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传承百年五四精神,用行动证明新时代青年堪当大任。”这场简朴而庄重的宣誓仪式,让志愿者们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信念,也为“最美人墙”十周年增添了特殊的青春印记。
展望未来:以青春力量共筑城市文明
站在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最美人墙”已成为杭州志愿服务的一张闪亮名片,给无数人带去了温暖和感动。水利工程学院团总支的加入,为这项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晴雨公益负责人沈廷冲所说:“‘最美人墙’的意义已不仅是疏导交通,更成为城市文明的展示窗口。”
水利工程学院团总支将继续深化与晴雨公益的合作,探索“专业+志愿”的服务模式,让更多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同时,学院也将借鉴“最美人墙”的成功经验,培育具有水利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为“最美杭州、志愿善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个“五一”,西湖边的手拉手不仅守护了游客的安全,更连接起高校与社会的桥梁,传承着志愿精神的火炬。水利学子们用行动证明:青春最美的样子,正是服务他人时的微笑与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