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艺术设计学院范铮副教授撰写并署名的理论文章《以文化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在《浙江日报》思想周刊(理论版)刊发。
文章系统总结了浙江在文化赋能县域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系统推进文化元素的普查、解码与数据库建设,将地域文化标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识别、可交易的文化IP,全面提升文化品牌价值。在产业融合方面,创新提出“三生同步、三产融合、农文旅共富”发展模式,深化“万村景区化”建设,将乡村作为整体文化景观和消费空间打造,优化“共富工坊”运营机制,积极探索未来乡村文旅融合新形态。在协同机制上,构建“党建引领+村企共建”“新型集体+重点项目”“山海协作+文化联动”等多层次联动模式,有效整合资源,盘活生态文化资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针对当前存在的文化融合深度不足、支撑体系不完善、人才结构短缺等挑战,文章提出要加快构建文化价值深度转化与消费创新体系,推动IP全链运营和数字文化新场景建设;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政策保障,打造省级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文化金融服务生态;要健全人才引育机制,激发新乡贤活力,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提升文化运营专业能力,为文化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文章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以文化价值转化为核心,以空间政策优化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持续探索文化“软实力”向发展“硬支撑”转化的创新路径,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