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教育名著《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老的话,发人深思。没有爱,教育就会变成无水之池;失去爱,教育的长河就会干涸。故教人爱是教育必须承受之重,学会爱是教育不可回避之责。
爱不仅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更是衡量教育境界高低的标尺。在信息系情感育人文化品牌介绍的短短4000字的文中,“爱”字共出现了43次。为爱而教,用爱而教,教人去爱。信息系“情感育人”文化处处彰显大爱理念,不断书写爱的教育的辉煌篇章。
为爱而教——让教育的过程充满爱的温度
情感育人文化包括六个阶段,贯穿学生大学三年,从感恩父母、关爱自己(第一学期)、爱同学、爱校园(第二学期)、爱老师、爱专业(第三学期)、关爱成长(第四学期)、爱社会、爱工作(第五学期)、爱岗位、爱单位(第六学期)。整个教育目标从“爱”出发,不断扩充爱的内涵,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爱的温度。
教育思想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展人们积极的爱──从爱双亲到爱兄弟姐妹,进而爱周围一切的人,然后爱全人类,并意识到自己是整个人类的一员。信息系情感育人在内容设计上,以爱为中心,从爱自己和爱身边的人开始,慢慢扩展到对于老师、专业、校园和社会的爱,符合人的情感发展从自我到他人,从简单情感到高尚情操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教育的过程变成释放爱、表达爱和传递爱的过程。爱的理念正如母乳对于婴儿一样温暖着一代代的信息系学子。
用爱去教——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情感育人文化孕育着信息系的每一个进步,信息系教学、学生教育等工作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辛勤工作、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的员工们。
他们为了能帮助孩子们在技能比赛中获得荣誉,而放弃休息时间,诲人不倦;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五大员考试,而默默奉献不计报酬;为了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走出困境,无私关怀;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不怕感染上H1N1始终抗战在第一线......
用爱去教,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人皆可教,人皆可成才,是教育理论中颠簸不破的真理。用爱去教,实现“教育是一种心灵相接触的活动,是一种感动的过程”,是信息系全体教师的心声,也是全体信息系职工践行教育理念的指南。
付出总有回报,在实践爱的教育路程中,信息系的学子们用自己的丰硕成绩来回报恩师们的殷切希望:信息系学子在“广联达杯”全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连续两年分获特等奖和一等奖,二等奖1次;“浙江五洲杯”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三等奖4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1次;第六届全国水利高职院校“江淮杯”施工图预算大赛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1次,为我院在该项大赛的最高荣誉,三等奖4次;两项新苗人才计划立项并已结题,一项正在立项中;浙江省大学生统计大赛团体三等奖1次;学院“周恩来班”荣誉称号1次,“邓颖超班”荣誉称号1次,周恩来、邓颖超班创建奖2次......
教人去爱——己欲达而达人
情感育人之大爱理念不仅在于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爱人,更是要把爱人变成一种主动行为,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意识提升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主动自发行为。立施恩之志、发施恩之行,不断强化学生施恩的利他性行为,同时结合专业技能和实际行动去爱人,促进家校和谐。
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收集废旧物品,为边远山区学生送去温暖;走访宁围镇新华养老院,关爱孤寡老人;联谊萧山友谊民工子弟学校,传播雷锋精神;走进钱江社区,服务群众,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先后收到了来自收到了来自云南班文村小学、兰州中国心志愿者服务社团、夏河卡加希望小学、新华养老院、萧山友谊学校和钱江社区的感谢信。
2012年度信息系党总支被教委评为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院系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核也荣获二连冠。
后记
大音希声,大爱无形。秉承“大爱”理念,信息系“情感育人”文化从一棵幼芽,破土而出,经过六载建设发展,茁壮成长。经过三年的建设,2012年12月信息系“情感育人文化”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品牌。2013年获得第二届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这是全体信息系师生遵循情感育人大爱理念共同奋斗的结果。如今高职教育虽然以标榜培养应用性人才,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但不论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是一个人,一个能爱的人。如果高职教育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照,就会沦为职业培训机构。如果高职教育忽视对学生“爱心”的培养,即便培养出技能出众的技术能手,也无法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因为,个人需要爱才能身心健全,国家有爱才能和谐,社会有爱才能不断进步。
|